管理之道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战略总体规划,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的“一带一路”将覆盖全球63%约44亿人口、29%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高增长时期,基建需求庞大,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建设领域。“一带一路”将拉动沿线国家区域整体开发建设,也给中国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基础建设产能,包括交通、钢铁、水泥等行业提供了发展出路,必将超越中国工程公司在海外修路架桥的传统单一模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勘察设计企业如何依托“一带一路”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呢?
培育国际市场经营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勘察设计企业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更多是“借船出海”为主,依靠自身实力独立承揽海外总承包业务的经验较少,尚处于摸索和积累阶段。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勘察设计企业必须不断培育和提高国际市场经营能力,向独立承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或EPC等类型项目过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市场容量较大,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相对于国际上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中国勘察设计企业在资本运作、技术能力、资源整合、项目管理、品牌等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这就需要中国勘察设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深入研究,甄选国别或区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信誉,“以点带面”逐步开拓。
同时,在国际市场经营中也应强化“竞争合作”的经营理念,亦即“组船出海”,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协同,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利用各自的长板,提高市场经营效率。
不断提高和加强项目投标环节履约意识
勘察设计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源头,对项目的成败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投标质量控制是否到位对后期履约起着关键作用,应该严格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目前,勘察设计企业的投标技术工作多为临时性派单任务,时间短、任务重,项目来源国家不同,短时间内对项目了解与认识不足,参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做不到深入策划,加之人力资源紧张,对标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的把握难免出现疏漏,而且设计院对投标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是两套人马各司其职,设计和商务人员的知识盲区对其交集地带的认识和把握容易出现漏洞。在现实中,对于交集地带主管采取“默认”处理,这显然不妥,容易在一开始便埋下隐患——这种投标方法既缺乏系统策划,又使投标风险加剧。因此,必须加强源头管理,培养技术型商务人员对投标项目进行认真评估,发挥技术优势,在经济技术合理的情况下,指导投标项目参与者制定出合理的、满足合同及现场实际的投标方案。
严控履约过程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程度极低的国家,而涉及到勘察设计行业的基建项目工期一般都较长,少则十几个月,多则几年。在这样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导致的原材料、劳动力和汇率变动等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加企业履约障碍。勘察设计单位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履约过程中需要做好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的过程,与项目执行、项目其他管理领域交互作用,并且在项目生命周期不断地重复。
在履约过程中,对于已经识别的风险要有防控和应急准备机制,在坚持不冒不能承受之风险和最大期望值(最小后悔值)两条原则下,对消极风险要消除或者减轻,对于积极风险要采用良好的措施应对。比如,要了解项目资金来源,对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进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实行货币和兑换限制等,对于业主支付延迟要考虑融资计划(提前考虑融资战略合作伙伴,以防不时之需),对于因业主经济原因无法支付的,要考虑项目合同模式变更;对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汇率、供货商、分包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要紧扣合同,予以风险规避;对于工程自然条件变化产生的重大设计变更风险,要提前开展资金和工期索赔准备等等。
加强国际人才培养
勘察设计企业能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开展国际业务的核心是团队,有团队就有业务,没有国际化团队就不会有持续的国际化业务。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最核心的财富就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影响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最要紧的四个课题是跨国经营与资源整合、改进政府管束与政策支持、国际化经营与风险监控、“走出去”战略国际化人才支持,其中,国际化人才也处于核心位置。在笔者与多家“走出去”企业的高层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缺乏熟悉跨国经营业务的人才”是经营的最大困难和障碍。跨国公司的实践也表明,跨国公司的成功经营,10%靠资金,30%靠技术,60%靠管理,管理的核心便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是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的核心工作,要花大力气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构建自身的国际化业务团队,给人才创造锻炼平台,加速其成长,建立“海外专家培训制度”,采取选拔锻炼的方式进行优质人才培养。
以国际型工程公司为蓝本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要注意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定位转变,和从设计单一核心业务向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转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在国际市场定位上要以重点领域关键节点项目为抓手,优先选择符合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六大路网建设方向,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区域经济融合,辐射效应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基建产业链升级延伸上,要向“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点区域延伸,如“铁公机”、港航、通信和油气管道等业基建项目。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所提供的强大项目储备和充足发展时限,以国际型工程公司为蓝本,尽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勘察设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根据转型实际或“借船出海”、或“造船出海”,但出海已经成为必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已经在多次经济刺激下历经高速发展,虽仍有较大市场潜力,但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顺应形势,将未来工作重点放到“一带一路”中已经成为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蒲健)
微信咨询
微信便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