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7186355 ; 15988496865

0571-87759320

管理之道

作为“供给侧”的设计行业如何结构改革

发布作者:huarui 发布时间:2021-02-09

     自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被提出以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刻变为当年热词,今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那么“供给侧改革”与我们设计行业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

    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

    习总书记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谈复杂的经济学概念,简单而言“供给测”是针对“需求侧”提出来的,供给侧就是指生产端,需求侧就是指使用端,设计单位作为生产端,所以是供给侧。在中国的宏观调控实践中,一直倾向于总需求管理。过去很多年一直在提“拉动内需”,多年下来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

设计行业的产能过剩

    以建筑设计为例,2008-2014年期间,建筑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由60万人增加至162万人,企业数量由8517家增加至12174家,甲级资质从1413个增加至3249个。2014年,全国建筑设计行业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67.68%;再看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1月份到2015年8月份,整个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同比下降50%。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作为以上行业下游的工程设计行业必遭受重创。经历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队伍不断壮大,“产能”持续增长,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近两年“断崖式”的下跌,“产能过剩”问题突显。面对市场化形势下,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增长方式以及新的市场需求,如何“去产能”,如何扩大“有效供给”,这就是“十三五”期间“设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重任。

去产能

    那么如何去产能呢?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政策手段。过去,管理部门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把一部分企业挡在门外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不过当下的政策环境已今非昔比,国务院一批批共取消了约8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加上负面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的推出,管理部门被不断地削权,各项准入门槛也被要求不断降低。不过,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清出制度,终身责任制、建筑师负责制等新的体系和监管方式的实施将比传统的升门槛更为有效。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完善清出制度,违法违规、不诚信企业将会被清理出场。近期将有第一家上市公司退市,相信设计行业也一样。

市场竞争。多年未曾被提及的“狼多肉少”、“僧多粥少”重出江湖,可见竞争加剧。当下,设计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从关系和价格的竞争,向创新和品牌竞争力方向转型和发展。最终资源和业务必然会往品牌、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占优的设计公司聚集,挤出同质化、低水平的设计企业,所谓“马太效应”。

技术门槛。设计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国家对绿色节能的严要求,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普及推广,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业主在项目量减质增的情况下,对于精细化、高完成度的要求,都是进入市场的技术门槛。只有那些有“金钢钻”的企业才能揽到“瓷器活”。

平台整合。市场下行期必然会有一波兼并重组整合的高潮。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通过建设平台型企业合纵联横。完成上市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股权重组等形成集团军和航母型企业,而那些具有技术优势的小公司也可以通过技术入股、人脉合伙等方式整合“散兵游勇”,所有这些行为都将大大提升行业集中度。

+互联网。互联网+作为工具,将是“去产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淘宝、京东一号店直接“摧毁”了零售企业,滴滴优步“整垮”出租车公司的事实,在设计行业对大小设计公司的影响虽然目前还未有如此之迅猛,但冲击将逐步显现。尤其各种信息化工具结合互联网的应用,一定会成为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捷径,因此互联网+将会成为行业“去产能”的“急先锋”。

增加有效供给

    所谓“增加有效供给”可以理解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中国经济和社会为行业发展所提供的新机会,比如财政刺激计划,增加投资,以铁、公、基以及城市改造、水利工程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等带动相应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内部改革,简而言之就是减少中低端产品,提供更多的高端产品。一是企业要做合格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职业素质达标的设计人员提供高品质的设计。企业和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适应新常态的能力,同时转变“乙方心态”,积极主动开发市场,引领市场。

    作为企业,首先是把握“十三五”国家投资动向,了解新生市场机会。其次是把握中国的建设从大规模全方位进入市场分级、业务分类、业主分工的精耕细作时代,市场的需求分化,既需要综合实力强的具有总承包交钥匙能力的企业,也正适合有专业特长的“小而美”的公司大行其道,各自找出适合自己的市场,扬长避短。其三是要把握行业政策趋向。正在推进的建筑师负责制、质量终身责任制、PPP模式等都对设计行业有深刻的影响,要闻风而动,蓄势而谋,届时才有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其四是加强前期咨询策划能力,从乙方前置到代甲方去主动开发市场,携技术和设计优势进入产业链上游,寻求更大的附加值。最关键也是终极的任务就是提升技术能力,强化管理水平,培养领先人才,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完成从对市场普通服务商到王牌供应商的华丽转身。

    作为设计技术人员,同样也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识大局,把握行业走势,在管理政策从企业资质向个人资格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设计能力,更要提升综合执业能力,只会设计画图在一定程度上将不能应对,同样需要从设计师到项目管理者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