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7186355 ; 15988496865

0571-87759320

管理之道

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发展评析

发布作者:huarui 发布时间:2021-02-07

      2007年,在建设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支持下,中国建筑行业的权威媒体——《建筑时报》组织评选了“2007中国十大民营建筑设计企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而积极的影响。日前,“2011中国十大民营建筑设计企业”评选活动也在上海落下落幕。

 

      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的民营经济起步不早,但发展非常快。从1999年建设部发布“101”号文设计企业进行改制,2000年底出台设计事务所政策,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以 “十大”企业为代表的民营设计公司已迅速成长为市场中的高端企业、主导力量。近些年,中国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特点。

      大型化  规模化

      根据目前的统计,“十大”企业中上千人的企业有四、五家,人数最多的如中建国际有3500人。规模化还体现在全国化。每家企业最少有4个以上的分支机构,最多的汉嘉设计集团在全国设立了9个分公司。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首选体现在规模扩张上,因为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并且规模决定地位。

      企业化 品牌化

      虽然设计公司是企业,但企业化却是一个指标。尤其民营企业起初以项目、以设计生产为核心,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认识到企业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组织管理的定位和模式、生产组织形式、不同地域如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体系的建立、市场的拓展和营销、发展战略和品牌定位等等都是企业化的内容。品牌化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多数企业都成立了市场部、品牌部、战略部等用来对公司发展和对外宣传形象定位进行策划的部门,很多企业还聘请咨询公司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等进行定位和指导。近几年民营设计企业在媒体的暴光率大增,看看《时代建筑》就知道了。这也是企业化的一个外在表现。

      多元化  公建化

      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以及经营手段的多元化。大型的民营企业多走上一条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尤其是原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原本业务范围就比较完整,发展多体现在业务链沿伸。比如向上,房产开发、投资、咨询策划,向下总承包、全过程服务以及全设计领域——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等全覆盖。

      而纯民营企业过去的业务多在住宅设计市场,因此潜规则是以公建论实力,培养公建领域的竞争力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目前十大企业中多数企业的业务领域都已经超越了住宅市场,在公建领域树立起了相当的品牌,比如中建国际的体育、三益的商业、联创的城市综合体、筑博的医院、酒店,汉嘉的设计总包模式,等。即使是曾经坚定地驻守在住宅设计领域的天华也开始拓展公建业务。

      技术化 学院化

      设计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绿色节能对建筑的要求、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等使得设计企业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实力来提升竞争力。因此多数企业都成立了研发部门,加大研发和科技投入的力度,引进协同设计、BIM技术以及ERP流程等,提升设计和管理两方面的技术含量。同时多个设计机构比如CCDI、三益还成立了内部学院,以提升公司员工的各方面能力。

      个性化 特色化

      有些单位在意规模扩张,有些单位考虑聚焦优势领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本次正是基于这种状况特别进行了个性化发展企业的评选。首先企业要对自己的发展模式有清醒的认识、清晰的定位,才能在此基础上良好地可持续地发展。

      以上这些变化可以说是被动的,也可以说是主动的。

      三年前,人们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并未有明确的预感。那时十大企业在一起探讨行业的未来,对已持续高速发展了三十年的中国经济会不会有拐点有所担心,事实上到2008年确实出现了拐点,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但这个拐点却意外地带来了建筑设计行业突飞猛进的增长,也成了一个拐点——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房地产开发高位爆发,设计企业大规模扩张,之后政府又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打压商品住宅市场,过剩的流动资本转向后又带热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酒店、医疗、学校等公共建筑,并且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奔涌,因此建筑市场全面开花。此为外因,而体制、机制、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内因,内、外因相互作用,才成就了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的大发展局面。
  
      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未来趋势

      除了以上既成事实之外,还有一些暗流涌动,如下一些趋势正在酝酿:

      上市 公众化

      据不完全统计,十大企业里至少有一半的企业对上市已有积极的行动,为此有几家公司已经实现了股份化,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还未有企业真正上市,但这一股热潮已难以阻挡。而在三年之前,大家还在质疑设计企业有什么必要上市,上市的目的又是什么。那么现在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呢?有解,那就是融资只是目的之一,而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可以有以下三点显见的好处:摆脱民营企业的帽子,规范公司管理,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三年前,国家放开了创业版,鼓励创意经济发展,而对于上市融资也不象过去那样管理严格。对于国有资产甚至还提出了“证券化”的要求,希望大型国企通过上市实现公众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筑设计企业上市具备了可能性,关键是越走在前面,影响力越大。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途径比上市更容易实现企业的大转身和大跨越。大家均表示上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那么上市之后行业和企业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大家翘首以待的。

      集团 平台化

      集团化是多元化与全国化发展的一个结果,不过新的趋势是集团管理的专职化和平台化。即过去的企业总部不再有生产职能只有管理职能。像中建国际、筑博、华汇、合道等都已经或者计划向这种方式转变,目的在于为将来扩张、资本运作搭好平台。

      自我发展不如整合资源,资源整合能力是未来企业竞争力最佳的表现平台。很多企业的老总已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先从整合内部资源着手,为将来整合外部资源搭设好平台。如果有了好的架构,企业的发展模式将不再是传统的一步一个脚印,而是突破性的和跨越式的。

      放远目光

      建筑设计行业一直是比较传统的,围绕项目,围绕设计,围绕人,把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管理看上去很简单和直接。但是技术的革命(如前所提),使得社会和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新的可能性。比如中建国际提出向IBM学习,认识到这样一个高科技公司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所带来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更多的企业已经把目光越过行业自身,借鉴外行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令人兴奋的变化。
  
      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发展问题聚焦

      人力资源问题

      目前企业发展中面对的最大的共性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如何,建筑设计还是一个以人为本人力和智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企业规模的扩张首先需要人员的扩张。而在市场如此热火朝天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带来非正常的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炒高了人力成本,为设计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必然会损害这个行业的发展。各企业为此正广征良方。不过聊以自慰的是,人才大军流向具有明显的从国企向高端民企,从中西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企业流动的方向性。尽管如此,民企老总还是如坐针毡,如履薄冰。过快的膨胀,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不稳定的队伍,如此持续下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也许是一颗不定时炸弹,总要引爆一些什么。

      体制资源问题

      金融危机之时,能从国家得到输血的只有央企、国企,因此“傍大款”成为部分民营企业的新思路,表现为“国进民退”趋势明显,这并不是因为民营企业技不如人或服务有差距,甚至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市场出于不信任而带来的歧视,事实上近几年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只是因为中国政治制度改革滞后所带来的管理弊病,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别使得很多问题复杂化。民企在市场上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中遭遇玻璃门的现象比较普遍,民企老总们也还有着一定的自卑意识,这次我们的评选还是“民营企业”的帽子,就有企业提出了顾虑。寻求解决的渠道有重回国企怀抱的,也有请国资入股的,前面提到上市转变身份也是重要目的之一。但是尽管如此,没有体制和上级约束可以随心所欲自我发展,这种优势也不是任何其他条件可以取代的,也才有了今天远超国企发展速度的状况。尽管体制也许会遭遇一些问题,但我们的民营企业要树立起自豪感,以我们的实力和发展来证明一切。

      管理问题

      集团化规模化平台化发展之后有没有能力掌控大局,让品牌、质量、人力资源整齐划一做到全国一盘棋,公司上下一盘棋,这才是检验一个“大公司”最重要的指标。当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越了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到深层次可持续发展阶段之时,提升管理是当务之急。